资讯 《鬼灭之刃》给努力“去登味”的国产片上了一课
首页 资讯 《鬼灭之刃》给努力“去登味”的国产片上了一课

《鬼灭之刃》给努力“去登味”的国产片上了一课

在情怀与套路被不断消耗殆尽,整个电影行业在颓气、焦虑和“捉襟见肘”的无奈中艰难前行时,又是一部动画打破了这种沉闷。

预售票房1.8亿刷新中国影史进口动画纪录;零点场票房1884万元,拿下进口动画第二高午夜场纪录;首日票房破亿带动市场时隔36天重返亿元大盘。《鬼灭之刃:无限城篇 第一章 猗窝座再袭》(下文简称《无限城篇》)用实打实的成绩证明,好作品可以排除市场整体低迷、高度依赖档期、进口片退烧等各种不利因素,跨越年龄和文化界限,赢得更广泛的观众。

类似《哪吒2》的感觉,许多看完《无限城篇》观众纷纷被点燃了,感叹原来人可以这样全力以赴活着,它让普通人相信,纵使身俱灭,亦要斩断悲伤的连锁。

然而,伴随着热度与口碑的发酵,围绕剧情节奏、真实的票房数据以及日漫电影本身问题的争议声浪渐起。而这些争议恰恰是一部好作品的标配,票房之争、话题之争、观众们被触动和被冒犯的情节,几乎是所有爆款避不开也逃不了的漩涡。抛开各种是是非非,这部影片在故事、内核和技术层面展现出的态度、真诚、野心、孤注一掷造出奇景的魄力,却正是当下迷茫的中国电影最需要的态度和精神。



“六边形战士”是怎样炼成的?

作为近年最火的日本漫画,在《无限城篇》上演前,不少观众对《鬼灭之刃》系列过于低估了,很多老观众还是习惯性觉得自己当年那堆IP更有影响力,但实际上《鬼灭之刃》的号召力早就超过了那堆老IP,只是它的受众比较年轻,年龄偏大的观众缺乏具体感知。

这部由吾峠呼世晴创作的日本漫画作品,自2016年连载以来迅速成长为全球现象级IP。2020年10月,这个系列的漫画仅用四年零三个月就销量破亿,打破了《海贼王》七年零一个月的纪录,成为史上最快突破一亿销量的漫画。


借助漫画的影响力,《鬼灭之刃》动画化后凭借精良制作、深刻情感刻画与高燃战斗场面迅速风靡世界,衍生出电视动画、电影、游戏、舞台剧及大量周边产品。

根据漫画改编的剧场版《无限列车篇》以407亿日元超越《千与千寻》、《无限城篇》在全球斩获超6.8亿美元票房,登顶日本影史全球票房冠军,并跻身年度全球票房前五。190+款周边涵盖盲盒、立牌、日用品等商品,目前已在中国布局54城快闪店,ufotable限定系列更是曾在全球多地引发抢购。

由此可见,《无限城篇》的热度和成绩绝非偶然,而是这一IP长达十余年的系统化运营成果,逐渐积累了庞大且忠诚的粉丝基数。《无限城篇》上映前,仅中国内地“想看”数据就突破74万,核心粉丝群体具备极强的付费意愿。

零点场1884万元票房中,超70%来自二刷及以上的忠实粉丝,TA们身着角色服饰、携带日轮刀打卡应援,现场氛围堪比节日庆典。这种从入场前就开始的仪式感,让观影不再是单向的视听接收,而是集体情感的共鸣与释放。


本次剧场版聚焦漫画最高潮的“无限城决战”,是粉丝期待多年的终极对决,这种情怀兑现让观影成为粉丝的仪式感消费。据日媒报道,日本市场全家三代同场观影的场景在多城上演,中国内地也有不少粉丝跨城抢票,只为在IMAX厅见证结局。

就内容本身而言,《无限城篇》也有颇多亮点。影片以无限城决战为核心,将剧情拆解为多个阶段性任务:炭治郎和柱与上弦之鬼的对决是“主线关卡”,角色技能升级与伙伴间的互相救赎则是“隐藏奖励”,干脆利落的故事、极致的人物关系契合短视频时代观众对明确目标感和即时反馈的需求。华丽、热血的打戏加上电子MIDI风格的游戏化配乐,燃爽交织,看得人热血沸腾。

即便是非核心粉丝,也能被角色的羁绊与牺牲所打动。鬼并非扁平化恶役,而是承载人性悲剧的载体。猗窝座从一个想要保护爱人的青年“狛治”,一步步被命运推向深渊,最终只痴迷于追求最强力量。当他最后想起恋人的模样并寻求原谅时,真的很难不流泪。此外,贯穿影片始终的炭治郎与祢豆子的兄妹情也相当感人。


可以说,热烈和悲壮的情绪,被《无限城篇》捏合得天衣无缝,它不只是爽就完事,路人观众依然能被其中的亲情、友情打动。这个技术、审美、人物、情感和粉丝基础兼备的“六边形战士”,让动画从“二次元专属” 变成了全年龄向作品。


热度与争议齐飞

如同之前的爆款电影一样,《无限城篇》一边收获着不错的口碑和热度,一边也引发了对情节安排、票房数据的争议,影片的爆火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多重矛盾。

作为“无限城决战” 的开篇,影片完全放弃前情铺垫,开场即进入密集战斗场景。为衔接后续剧场版,加入大量支线剧情,导致主线不够聚焦。对于未看过TV动画或漫画的路人而言,“柱”、“呼吸法”、“上弦之鬼” 等核心设定缺乏基本解释,三线并行战斗混乱、信息过载。

豆瓣短评中,超30%的非粉丝观众提及“需要提前补课”、“跟不上剧情”,虽然人物和情感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粉丝圈层,但不熟悉原著和前作动画的观众需要反复回看角色动机和世界观需反复才能理解,观影门槛过高。


从这一点看,《无限城篇》要达到很多人一开始预测的10-20亿票房比较困难。这部影片核心还是一部主要还是靠粉丝支撑,对一部分路人有吸引力的作品。虽然开局火爆,但一部分原因是看鬼灭的群体和网上冲浪的年轻人群体重合度比较高,后续潜力如何,还需进一步观察。

叙事节奏方面,为交代角色背景,《无限城篇》在高强度战斗中频繁插入回忆片段,但除猗窝座的过往因与主线强关联获得认可外,其他角色的回忆多被诟病“打断叙事节奏”。例如炭治郎与队友的回忆杀,既未补充关键信息,又割裂了无限城决战的紧张感,导致打半分钟停三分钟的观感。

这种“战斗服务人设” 的叙事逻辑,虽然满足了粉丝对角色的情感需求,却也让后半段故事显得有些拖沓,缺乏太多实质的剧情推进,再一次劝退了一部分路人观众。

《无限城篇》上映后,部分场次退票率较高,零点场退票率一度达19.6%,远超常规电影的10%警戒线,同样引发了粉丝和网友的口水战。


这种高退票率一方面是因为粉丝抢购含特典的限量场次,同时锁定多个时段门票,观影后对重复场次退票;另一方面则是跨圈层营销吸引了大量路人预售时跟风购票,但上映后发现内容门槛过高或不符合预期,于是选择退票止损。这说明,1.8亿预售票房的背后存在不少“非刚需购票”,这也让部分从业者对后续票房能否连破纪录持观望态度。

此外,在中日地缘政治紧张的大环境下,一部分舆论批评年轻观众“立场不坚”,但粉丝反驳文化消费不应该与太多政治因素绑定。业内预测,若中日关系持续降至冰点,大概率会影响影响影片的整体市场表现,如果后续日漫引进大幅收缩,《无限城篇》可能成为近期压哨之作。


国产电影可以抄作业了

《无限城篇》的成功,不仅是IP的胜利,更给当下焦虑中的中国电影带来重要启示。

其一,《无限城篇》的成绩和热度,源于IP坚持不懈地系统布局,漫画、动画、剧场版、游戏、衍生品等IP全产业链开发模式,持续十年不断积累IP势能。其成功的经验证明,单一爆款难以持续,唯有在多个业务模块之间形成协同效应,把IP产业链延展到极致,构建相互承接的产业链条才能实现好内容长青。

而部分国产IP虽单点爆发力强,但许多缺乏系列化开发与世界观延展,导致后劲不足。年初,《哪吒2》成为大众焦点,掀起了一股强劲的话题热潮。以此为支点,光线传媒正全面推进“中国神话宇宙”IP战略,构建涵盖电影、衍生品、文旅、游戏等在内的全产业链生态,这无疑是《鬼灭之刃》以及众多迪士尼IP已经走通的道路。


其二,《无限城篇》对粉丝经济的深度运营值得国产电影学习借鉴。当前,中国影视行业正受困于番位大战、恶意刷差评等粉丝乱象,《无限城篇》在宣发时则避免了各种争议点,将话题聚集在诸如角色高光时刻、IP情怀、制作技术等方向,让不同年龄、文化背景的观众都能找到情感锚点。反观国产电影,部分作品过度依赖明星流量或题材猎奇,最终容易反噬票房和口碑。

与此同时,《无限城篇》在剧情中刻意设置伏笔彩蛋,激发粉丝自发解读、考据与二次创作,不仅延续了IP的生命力,也带来了诸多的直接和间接效益。

其三、线下五花八门的宣发可以进一步增强粉丝对IP的情感归属。无论是影院变身二次元圣地,观众cos角色还是主题快闪店周边热销、IMAX零点场粉丝包场应援以及观影时粉丝全程正襟危坐的仪式感塑造,这些都促使观影成为跨越银幕的奔赴,增强了用户参与感。


目前,不少国产电影的线下活动多停留明星路演、提前点映、主创交流、海报展示等浅层形式,沉浸感和参与感有限,今后可以探索首映礼与本土文化以及影片内容结合,用稀缺的情绪价值提升差异化竞争力。

当下,网友给不温不火的电影市场造了个新词——老登电影,所谓老登电影就是公式化拍电影:人物是脸谱化的,剧情是一眼看穿的,内核是不痛不痒的,情感是乏味说教的,观众实在是受够的。在许多人看来,当下电影市场的困局,核心是年轻人对“登味”过重的国产电影选择捏着鼻子绕道走,不愿再忍了。

《无限城篇》则用正面探索再次证明好电影仍有巨大潜力,只是流量造势、粉丝绑架、无脑收割等套路已难以为继。观众之所以走进影院,是想看一场故事吸引人、人物有弧光,不会疲惫、不被教育又制作诚意的电影,短暂抛开现实中的烦恼,而这也正是努力“去登味”的国产电影现在最稀缺,也最值得学习的东西。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郭富城任达华吴镇宇方中信齐聚,电影《内幕》定档12月6日
下一篇
《鬼灭之刃》:猗窝座的悲歌

评论

评论已关闭